近日,乐橙官网考古文博学院聂文华副教授在权威期刊《中国史研究》2024年第4期发表《黑水城出土历书与西夏皇后》一文。现摘录该文内容提要如下:
黑水城出土历书残片Инв.No. 5469保存两条“皇后大忌”的记载,历法史研究者或因其残阙不全,无益于历书定年,多未加注意。对比现存《大宋宝祐四年会天历》中国忌笺注情形,此残片中“皇后大忌”记载格式与之完全一致,故可将其内涵比拟为宋朝的国忌笺注入历制度。再通过比对传世文献中皇后谥号和报哀时间,考证出“宪皇后”是西夏历史上著名的梁太后,可见此历确系西夏编制刊印。进而辨认出另一残阙之皇后忌日属西夏晚期政治史上的罗太后,为她的最后结局提供新的证据,或可修正传统的西夏政治史叙述。此外,此历揭示出西夏亦有国忌制度,并受宋朝影响,其仪式内容或可比定为多地出土的佛经愿文所记布施活动,从而为西夏出土佛经提供一个制度性解释。



此文是聂老师2019年8月修改博论时新发现的问题,也是出乎他意料之外的文章,他从未想到会以这种方式进入西夏史的领域。
黑水城文献中出土不少历书,史金波和邓文宽先生均有研究,聂文华老师最开始注意到的是邓文宽先生的研究,本来是想从他的录文来印证自己之前的研究,但发现与之前有所研究的国忌认识完全对不上,窃有所疑,其是否为西夏历。进而发现史先生的文章,逐渐走入西夏历法研究领域,发现史先生、彭向前等人均未对历书中“皇后大忌”有所解释。就抱着试一试态度去检查《宋史》《辽史》和《金史》的相关记载,结果发现可以考订出一些新的史实。后又系统翻阅大部头的《俄藏黑水城文献》等西夏文献丛书和传世汉文文献,在学习吴天墀、李华瑞、史金波等先生著作之后,聂老师基本确定前人尚未发现此问题,乃拟出初步大纲。在边写边学习的过程中,对西夏史逐渐有一些新的认识,也更加坚信了当初的感觉。
因为聂文华老师做过唐宋国忌的研究,碰到“皇后大忌”几个字,自然就很敏感,而这是本文的命门和关键,一般人可能不会太在意,历法史研究者因其无益于历法定年也就放过了。考证的部分并不太难,自认为处理得还是很细致,是假定不知道此历法的准确年代,完全从“皇后大忌”的角度,也是可以大致考订它的年代,所以将很多可能性都考虑进去了,然后逐一排除,最后确定所指。西夏的汉文文献阙失严重,很多问题的讨论不能因为没有记载就默认没有这种情况,故在注释中将很多可能出现的情况和漏洞,聂老师事先进行弥缝,也有不少小考订,因此文章的注释就显得有点多。这是需要特别说明的。
在搜集材料和学习过程中,发现学界对西夏政治史的认识深受吴广成《西夏书事》的影响。仅就罗太后而论,他所引用的材料并没有超出《金史》的范围,若仔细审阅,可以完全得出和他不一样的看法。但因之前文献并无罗太后最后结局的材料,无法形成有效的质疑,故在文章中特意提出讨论,希望学界能慎重对待罗太后是否参预废立李纯佑之举。从常情判断是不太合理,这与罗太后在李纯佑在位时是否专政既有关系又有区别。因为已确定了罗太后去世的最后时间,提供她结局的新材料,对有些学者的假设就可形成有效的反驳。如果质疑有理,西夏晚期的政治史就有可能需要改写了。
在研究过程中,一个重要的思路是比拟,既然西夏的很多制度是来源于宋,那么就可以宋朝的规定来初步比照,然后依据西夏文献逐步修正,从而得出相对准确的西夏史新知。在比定西夏的国忌仪式内容时,发现佛经发愿文所提供的时间点很有特点,不是圣节就是忌日。因为这些佛经本来就是“散施臣民”的,现在保存下来就是当年“散施”的结果,虽然出土文献有随机性,但我们还是可以发现在忌日散施是主要特点,这背后肯定是有制度性的因素在,而国忌不正恰好满足这一条件吗?这样,就将西夏国忌仪式的内容和以往佛教史研究中的施经行为进行勾连,使得散在的佛教文献可以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制度框架中理解。
最后要说明的是,聂老师谦称他只是一个西夏史的初学者,短时间内将西夏文献和主要的研究著作翻阅一过,所论必有诸多不成熟之处,对西夏文文献也是借助学者们的译文和字典,好在文中不涉及过多的西夏文文献,对整体论证影响不大。其文既有一些确凿性的考证成果,更多是在新的思路下勾连、整合、反思,不一定对,重要的是提出和解决问题的方式,他希望能超越具体的考证而具有方法论上的意义。
以上是他对此文写作的缘起、思路和意义的说明,他希望既能够给西夏史提供新的史实,并可能改变西夏政治史的叙述,试图能打通宋史和西夏史研究,以求相得益彰之效。